最新要聞

乳房術中放療 抬頭挺胸自信美

2017.04.18

拜篩檢的普及與治療進步所賜,乳癌患者多在早期就能確診,台灣乳癌患者較歐美年輕化,除了在乎存活率外,也十分關心術後乳房美觀。新光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呼籲,早期乳癌病友勿留有「乳房要全切除才安全」的迷思,實施乳房保留手術亦相當安全,同時輔以整型式手術及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可避免因體外全乳放療照射而導致乳房外觀的長期副作用,讓乳房美麗得以保存。

Google人工智慧篩檢乳癌,比病理醫師更準確

2017.04.14

電腦科技不斷進步,不久之前谷歌的人工智慧AlphaGo才打敗世界棋王李世乭,這次轉行跳入醫療產業,新開發另一項人工智慧軟體,用深度學習的方式辨認組織切片中的腫瘤細胞,協助病理醫師做出診斷。

衛福部屏東醫院黃超俊醫師談乳癌精密檢查儀早期發現治療

2017.04.11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一般外科黃超俊醫師4/10醫診分享,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102年新增侵犯性乳癌11281人,若加入原位癌,新增總數約在11672人,相較於101年罹癌人數10525約成長7.2%。台灣乳癌婦女明顯年輕化,常見於49歲左右,與亞洲各國情況類似。台灣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婦女約有60人左右,乳癌罹癌率的增加,促使大眾更加對乳癌的重視,推廣乳癌的防治已經成為婦女的基本認知,

乳癌新療法,11天即可破壞癌細胞

2017.04.06

根據我國衛生署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僅次於子宮頸癌。乳癌因不同基因表現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預後也有所差異,其中HER2+的乳癌患者預後較差,且復發率高,英國最新研究發現,合併藥物在術前治療,可以提高治癒HER2+乳癌的機率。

乳癌轉移別放棄 補助計畫守護妳

2017.03.31

「那嘔吐、渾身無力的噁心感,還有掉髮的噩夢,不禁佩服自己當年能挺過那段路,但要我再走第二遍,真的無法啊...」今年50歲的陳小姐,回想起乳癌化療的那段日子,仍覺得餘悸猶存。

  乳房術中放療 抬頭挺胸自信美

拜篩檢的普及與治療進步所賜,乳癌患者多在早期就能確診,台灣乳癌患者較歐美年輕化,除了在乎存活率外,也十分關心術後乳房美觀。新光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呼籲,早期乳癌病友勿留有「乳房要全切除才安全」的迷思,實施乳房保留手術亦相當安全,同時輔以整型式手術及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可避免因體外全乳放療照射而導致乳房外觀的長期副作用,讓乳房美麗得以保存。

乳癌術後放療時間長 身體易受副作用困擾

以往病友雖想保留乳房,但往往會排斥長期(35天)術後放療,且亦畏懼相關副作用。鄭翠芬醫師解釋,傳統體外放射治療無法準確作用於腫瘤原發位置,故須對全乳房進行照射,但是輻射線對於人體皮膚會造成許多副作用並隨時間不斷惡化,例如皮膚硬化、乳頭乳暈顏色變深、乳腺萎縮等等,長期甚至可能造成乳房失去彈性、皮膚萎縮後皮下微血管增生,這些副作用只會與日俱增,無法依靠護膚藥物改善,讓患者終生備受其擾。

鄭翠芬醫師說明,「乳房術中放射治療」(IORT)於手術中同時於體內腫瘤空腔實施單次性放射治療,相較於體外放療需連續35次到院進行,IORT可省下大幅時間與交通往返的辛苦,對於住在偏遠鄉下或離島病友是一大福音;且IORT因體內照射定位準確,故能避免上述皮膚短期紅腫以及長期微血管增生、硬化等副作用,讓患者於術後還能抬頭挺胸、自信地展現美麗。

乳房術中放射治療助益多 治療前需經醫師評估

IORT治療在台灣獲TFDA(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已有3年多,至今全台累積超過500例個案,國內醫學中心許多醫師都認可且使用IORT替患者進行治療,如鄭翠芬醫師之患者就曾於病友會上分享,在接受IORT治療後,對於術後生活品質與乳房外觀相當滿意,甚至有時還會忘記曾罹患乳癌;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室首席顧問醫師陸幼琴也表示,曾有位患者因工作緣故須頻繁旅外出差,無法連續35天到院進行術後放射治療,於是在陸醫師建議下選擇IORT,術後患者對於治療成果及治療時間大幅縮短相當滿意。

陸幼琴醫師提醒,欲選擇IORT治療前,需與主治醫師討論,根據國外文獻提出之患者篩選標準,針對45歲以上、腫瘤小於3公分不太近乳頭、無淋巴轉移且手術邊緣無癌殘留之早期乳癌患者,經醫師評估後才可考慮改採IORT治療。雖然IORT治療對於患者助益良多,但陸醫師仍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與攝影篩檢,讓自己健康多一份保障。
 

資料來源:uho優活健康網

  Google人工智慧篩檢乳癌,比病理醫師更準確

Google新開發人工智慧,可輔助癌症診斷

想到癌症,一般人都會為之感到恐懼、絕望。但其實只要及早診出並治療,治癒癌症的機會是很大的。因此,精確又即時的診斷在抗癌上是不可或缺的武器。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試用於做乳癌診斷,可以在10萬x10萬的高畫質像素照片中偵測到100×100大小的腫瘤組織。

人工智慧可提升診斷效率及準確度

人工智慧應用在醫療產業是這個世代最新的得力助手,從大數據資料庫的處理、分析行為模式、提升病患用藥習慣到即時生理偵測都派得上用場,現在又進一步提升到圖像處理與診斷。傳統的組織切片診斷完全仰賴病理醫師一片片檢索,在龐大的檢體數量下既費時又費工、甚至還有可能出現人為的失誤。人工智慧的加入雖無法完全取代病理醫師的工作,但可以大量的減少病理醫師的工作量並縮短診斷時程,達到精確又快速診斷的目的。

人工智慧診斷乳癌準確度高於病理醫師

目前谷歌開發的人工智慧在診斷癌乳癌的敏感度為92.4%,相較病理醫師的73.2%是高了許多。但由於人工智慧的判讀依然會有偏差,因此仍然無法取代病理醫師做出診斷,以現階段的開發,可利用人工智慧作為初篩的工具,輔助癌症篩檢,縮小範圍,讓病理醫師針對初篩陽性的切片再次診斷,可以大幅提高效率及診斷的精確性,以達到更優化的癌症治療。

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各地病理診斷品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雖無法取代,但卻能夠成為極佳的幫手,拉德堡醫學院副教授Jeroen van der Laak預估,針對癌症診斷的演算法可在近年內完成開發並輔助診療,在五年內應可普及且被廣泛使用。除了能夠幫助病理醫師縮短診斷時間外,也能夠被運用在病理資源較為不足的國家,為當地的病患提供更好的醫療品質。

資料來源:

https://goo.gl/Rt1mNY

https://goo.gl/HpmNHd

  衛福部屏東醫院黃超俊醫師談乳癌精密檢查儀早期發現治療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一般外科黃超俊醫師4/10醫診分享,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102年新增侵犯性乳癌11281人,若加入原位癌,新增總數約在11672人,相較於101年罹癌人數10525約成長7.2%。台灣乳癌婦女明顯年輕化,常見於49歲左右,與亞洲各國情況類似。台灣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年每十萬婦女約有60人左右,乳癌罹癌率的增加,促使大眾更加對乳癌的重視,推廣乳癌的防治已經成為婦女的基本認知,屏東醫院更重視乳癌篩檢工作,不但積極推動四癌篩檢更新購置精密檢查儀,提供完善的醫療服務。乳癌的高危險群有下列各項:家族曾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等);過去一側乳房罹患乳癌;過去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曾生育或在35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初經早(12歲前)、停經晚(54歲後);停經後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以上罹患乳癌之危險性較一般人稍高,不過仍有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因此,一般婦女要注意自我乳房的健康,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那麼應該如何來預防乳癌呢?建議女性朋友應重視生活細節:規律性運動,要適量曬太陽;避免太晚生育,哺乳有益親子;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少喝酒;不要熬夜;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定期乳房檢查。

屏東醫院放射科郭定陸主任表示,癌症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乳癌因癌細胞侷限在乳腺管內,未侵犯其他組織,從外面是摸不到腫塊的,臨床也幾乎無症狀,若只靠自我檢查、醫師觸診很難察覺。國外曾有研究分析,自我檢查可以發現的乳癌病灶大小平均在2-3公分左右。因此,國健署補助台灣婦女乳癌篩檢,對象為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40-44歲婦女,二等親內具乳癌家族史(指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亦提供篩檢服務,希望檢查出小於1-2公分的腫瘤甚至預後極佳的原位癌以提高乳癌總體治癒率。在台灣,目前最有效的篩檢方式即為結合乳房攝影與超音波影像,對早期乳癌的診斷率達90%以上。部立屏東醫院近日即引進一台新引進全台首部德國西門子新一代數位乳房攝影儀SIEMENS Mammomat Fusion,提供婦女朋友乳癌檢查,提高早期乳癌的診斷率,讓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黃超俊醫師提及,以現在醫學進步,乳癌經適當的治療,五年平均存活率平均達90%,第一期乳癌存活率甚至高達95%以上,零期乳癌甚至接近百分之百。治療乳癌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醫師不僅要依腫瘤分期、細胞種類及病人本身條件安排最佳的整合醫療,還要給予多專科團隊、腫瘤護理的專業照顧及持續追蹤,才能採取適當的對策,減輕病患的身心負擔,提高生活品質,屏東醫院目前無論是檢查儀器之購置,癌症之治療及照顧團隊,均相當完整,已是屏東地區重要癌症腫瘤治療醫院,呼籲民眾多加注意預防檢查,有需要可洽詢屏東醫院一般外科或社區健康部。

資料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20117432

  乳癌新療法,11天即可破壞癌細胞

約有五分之一的患者為HER2+乳癌

乳癌可以分為HER2/neu陽性(HER2+)或是HER2/neu陰性(HER2–)兩種,HER2+乳癌是指,癌細胞因為基因突變,導致HER2蛋白質大量的表現。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乳癌患者都有HER2過度表現的情況,這種乳癌的腫瘤生長比較快,而且也比較惡性,手術後復發率比較高,預後也較差。以往的乳癌治療大多使用手術配合化療、放療或是賀爾蒙療法,然而這些治療方式都有明顯的副作用,副作用的嚴重程度則因人而異。最近,英國研究提出結合兩種藥物的治療方式,針對HER2+乳癌,可以明顯提升乳癌的治癒率並且降低手術後化療的人數。

結合兩藥物,11天內有效殺死乳癌細胞

英國科學家蒐集了257位HER2+的女性病患,進行治療實驗,他們在從確診到開刀之間的兩周空窗期,給病人結合使用lapatinib及trastuzumab兩種藥物,並且蒐集腫瘤活檢在手術前後做比較,結果發現在11天內就有明顯的效果。科學家比較了使用兩種藥物與一種或是沒有使用藥物的病患,他們腫瘤細胞中ki67蛋白質的表現量,ki67的表現量越高,代表細胞增生的越活耀。結果發現,結合使用兩種藥物的病患,在短短的11天內,腫瘤細胞中的ki67明顯下降,代表細胞的活性下降,甚至有11%的患者,已經檢測不到活的癌細胞了。另外有17%的病患預後表現比以往個案例都要好。

新療法可望降低化療人數,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研究的領導人Judith Bliss表示,他們目前還在尋找更多的證據,來佐證這樣的結果,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發現,在短短的11天內就有這麼好的效果,這是前所未見的。以往在手術後搭配化療也能夠達到不錯的效果,可是傳統的化療藥物是很廣泛性的針對任何快速生長的細胞,因此在化療期間也會殺死體內不少健康的細胞,造成病人落髮、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結合使用lapatinib及trastuzumab兩種藥物除了能夠針對HER2+乳癌細胞,在短期內展現明顯效果以外,還能夠降低手術後需要化療的病患人數,降低病患的副作用風險,也給予病患更良好的生活品質。

 

https://futurism.com/a-new-treatment-destroyed-breast-cancer-tumors-in-11-days-without-chemo/

  乳癌轉移別放棄 補助計畫守護妳

「那嘔吐、渾身無力的噁心感,還有掉髮的噩夢,不禁佩服自己當年能挺過那段路,但要我再走第二遍,真的無法啊...」今年50歲的陳小姐,回想起乳癌化療的那段日子,仍覺得餘悸猶存。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表示,像陳小姐一樣對化療經驗差的乳癌患者不在少數,也因此當乳癌再次復發時,都極力反對再接受化療。所幸隨著抗癌藥物精進,即使晚期乳癌病患,也能擁有兼顧疾病控制及生活品質的治療策略,例如,停經後晚期乳癌婦女,單一使用雌激素受體破壞劑,相較於芳香環酶抑制劑,可減低疾病惡化風險,且副作用較輕微,同時兼顧療效與生活品質。

劉良智表示,以東方人為例,所有的乳癌患者中屬於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佔55%~60%,年齡分布平均在47~52歲左右,像陳小姐在兩年前發現硬塊,檢查為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第二期,一開始除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外,也合併接受化學治療。今年初發覺骨頭有痠痛感,進一步檢查,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因先前化療的經驗,大大影響到陳小姐生活,除了身體不適外,還須常請假,讓陳小姐相當排斥在這次轉移的治療過程再次接受化療。

「在得知癌細胞轉移到骨頭,回想起之前進行化療時,噁心、嘔吐、掉髮的經驗,實在害怕。所幸現在藥物治療很進步,除了化療以外,還有許多不同的治療適合我的情況。經過劉醫師評估後,考慮使用不會嚴重掉髮,每個月只要施打一次的針劑荷爾蒙療法。」陳小姐感謝地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表示,「量身化治療」對於乳癌患者是相當重要的。(圖片提供/劉良智醫師)

劉良智回想,過往不少晚期乳癌患者,除了擔心藥物治療效果及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外,還需考量龐大醫療費用。這時,若經醫師評估符合資格後,能夠加入合適的病患支持計畫,或新藥人體臨床試驗,藉由提供部分無償藥品,協助病人使用合適的藥品延緩乳癌惡化同時,也減輕癌症治療上的經濟負擔。

最後,劉良智特別提到,「量身化治療」對於乳癌患者是相當重要的,醫師除了讓患者獲得合適的治療,也須同時考量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患者生活品質,醫病之間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資料來源:http://times.hinet.net/news/20095266

  基本資料


(請客戶提供相關表格欄位,以下為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