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文章

非哺乳性乳腺炎之中醫治療

2019.05.23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代表,更是人類繁衍下一代的食物糧倉,母乳的營養價值及成分的複雜程度是任何配方奶都無法匹敵的!

中醫輔助緩解乳癌患者化放療副作用

2019.05.15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體現,不只影響體態美觀,吸引異性以外;更有分泌乳汁哺餵下一代的功能。乳房的發育受著荷爾蒙的影響,如果長期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中、高油脂飲食、或乳癌家族史、以及長時間情緒壓力下,容易產生癌變。

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期間的中醫輔助治療

2019.05.10

乳癌的治療除了手術以外也常需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治療期間患者非常擔心可能引起之副作用,在這裡我們就中醫的角色來帶領大家走過治療的黑暗期。

淺談早期乳癌的放射治療及最新發展

2019.05.03

放射治療是非侵入性的抗癌治療,利用高能量的X光殲滅癌細胞,在您跟乳癌奮戰的旅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您知道雌激素可能誘發乳癌嗎!帶您了解乳癌的賀爾蒙治療

2019.04.19

賀爾蒙療法作用機轉 由卵巢、腎上腺或脂肪、肝臟、肌肉、骨骼產生 的雌激素(Estrogen) 會誘使乳癌生長。荷爾蒙療法即 設法降低體內合成雌激素的量或藉由阻斷雌激素與乳 癌細胞的結合作用而達療效。

乳癌存活率怎麼判定,由乳癌分期解析預後評估

2019.04.10

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眾所皆知。然而妳想知道乳癌是如何分期?期數與預後有何相關性? 文中為妳介紹臺灣女性癌症首位~乳癌的期數與新進基因分類。

女性朋友必看的專業Q&A讓您不再因乳癌而夜夜難眠

2019.03.25

乳癌目前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雖然發生率高,不過只要及早發現,預後狀況大多很好。其實無論是懷孕或是未懷孕的女性,皆可能罹患乳癌,本文蒐集許多大家經常詢問醫師的問題,也分享日常生活的保健方法,希望讓大家都能盡量遠離乳癌的危險因子。

非哺乳性乳腺炎之中醫治療

 
     
 

非哺乳性乳腺炎之中醫治療

陳玉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代表,更是人類繁衍下一代的食物糧倉,母乳的營養價值及成分的複雜程度是任何配方奶都無法匹敵的!哺乳期間乳腺阻塞或外傷引起乳腺炎,較為大眾所知悉,一般哺乳期間的婦女也會小心防範;然而非哺乳性乳腺炎卻是不易被理解,而且在臨床上案例逐漸增加,值得婦女朋友關注的。

 

  非哺乳性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又稱為慢性乳腺炎,是一種非特異性良性的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包括乳腺導管擴張症,導管周圍乳腺炎,肉芽腫性小葉乳腺炎。該病雖是由良性疾病構成,但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卻不佳,一般需要採用手術治療,但反復手術治療仍不能治癒,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並可因膿腫破潰形成潰瘍、瘺管或竇道,有些患者因此切除乳房,影響美觀的同時也影響生活品質。臨床表現為非週期性的乳房疼痛、乳暈腫塊、乳頭溢液、乳頭變形、反復發生乳頭瘻管形成及乳房膿腫等。
 

       中醫稱為“乳癰”、“乳漏”,病因起於肝氣不舒,氣滯血瘀,經絡阻滯,瘀久成癰,甚或肉腐熱盛。可分成三個階段治療:

1.鬱乳期,乳房紅、腫、熱、痛,有硬塊,利用清熱解毒,行氣散瘀止痛藥物治療,外表無傷口可外敷馬齒莧、左手香、三黃散等緩解疼痛;

2.成膿期,膿成反而乳房觸摸較不腫硬,疼痛感減少,需要清熱解毒,托里透膿;3.破潰期,乳房外表有傷口,膿液流出,宜托瘡生肌,大補氣血。臨床上輔以針灸治療,對慢性乳腺炎的治療效果良好。

  非哺乳性乳腺炎雖然是良性,但是病情反覆纏綿,像個不定時炸彈,臨床上有些慢性乳腺炎患者反覆住院治療,其中肉芽腫性乳腺炎會乳房潰爛流膿,在穿著衣物時非常不方便,可以及早中醫介入治療,減輕病程不適,並且延緩甚至不再讓乳腺炎發作,對有這疾患的婦女朋友是一大福音。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中醫輔助緩解乳癌患者化放療副作用

 
     
 

中醫輔助緩界乳癌患者化放療副作用

陳玉娟/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體現,不只影響體態美觀,吸引異性以外;更有分泌乳汁哺餵下一代的功能。乳房的發育受著荷爾蒙的影響,如果長期暴露在環境荷爾蒙中、高油脂飲食、或乳癌家族史、以及長時間情緒壓力下,容易產生癌變。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其次為50-64歲的142-140人,而乳癌在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4位。然而隨著醫療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效果也大大提升,在第三期以前都有一半以上治癒的機率。一旦發現異樣,不要諱疾忌醫,也不用過度擔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定可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乳癌屬於中醫學的“乳岩”、“石癰癕”、“乳核”、“乳痛堅”、“乳毒”、“乳疽”等範疇。《外科正宗》曰:“乳岩由於憂思鬱結,所願不遂,肝脾氣逆,以致經絡阻塞,結積成核。” 婦女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胃互為表裡,憂思鬱怒使肝脾兩傷,肝失疏瀉,氣鬱化火,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以致痰熱搏結,經絡痞塞,阻滯日久,結滯乳中或氣機鬱久化成毒,以致氣毒壅盛,瘀毒內結而成本病。“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乳房的疾病與經絡、臟腑和氣血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治療方法多以外科手術切除病兆後,輔以化放療鞏固療效,而且正規的治療在目前看來是最穩當而且有效的。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因為個人稟賦的不同,或是心理的恐懼、焦慮,或是藥物的副作用,會引起倦怠、筋骨痠痛、腸胃道不適、免疫力低下或失眠、潮熱、心悸,以及口腔潰瘍、皮膚潰爛,末梢神經病變引起腫脹麻木感等問題。很多病友是因為骨髓抑制導致白血球過低或紅血球不足,或肝功能異常,副作用不堪負荷,以至於治療療程無法持續。此時藉由中藥的介入,提升血球數,改善生活品質,乃至於增加藥物治療的效果,達到醫病雙贏的結果。

  • 倦怠、免疫力差、白血球或紅血球低下時:
    可酌量使用補氣茶飲:黃耆20克,紅棗5克,枸杞10克,陳皮5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可增強免疫力。不過如果有發燒、傷口發炎、感冒鼻涕黃稠的情形不可使用。
  • 口乾舌燥、嘴破、胸脅滿悶脹痛,情緒抑鬱,疏肝養陰飲:
    麥門冬20克,五味子5克,金銀花10克,玫瑰花5克,青皮5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適合放療期間及前後使用,減少輻射傷害。
  • 失眠,焦慮,潮熱、盜汗,清心安神飲:
    浮小麥20克,甘草5克,紅棗5克,百合8克,蓮心1克,茉莉花3克,加600C.C.水煮開後飲用。可改善荷爾蒙療法引起的更年期症候群。
  • 手術後淋巴循環不良,手腫脹疼痛,散腫消瘀湯:
    夏枯草15克、海藻5克、昆布5克、青皮5克、金銀花10克、丹参10克,1000c.c.水煮滾後飲用,消除肢體腫脹,促進淋巴回流。
  •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開脾益氣飲:
    陳皮15克、茯苓15克、白朮5克、神曲5克、洛神5克或用山楂取代,亦可加少許烏梅,600c.c.水煮滾後飲用。促進食慾。

 

  除了以上的茶飲以外,因為人是有機體,中醫是講究體質的調理,每個人可能有多個證型混合,如果對自己的體質有所疑慮,還是請教信任的合格中醫師再使用。另外,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平時可適量食用豆漿、蕃茄、薏仁、燕麥、紫菜、海帶、芝麻、無花果、綠茶等,少吃油炸、紅肉、醃製品、含荷爾蒙食物(雪蛤、紫河車等)。還有,中醫強調身心合一,情緒調暢,積極樂觀的態度,加上適度的運動,瑜珈、太極、導引等都是很適合的運動,最後還有充分的休息跟優質的睡眠,好好善待自己的身體,身體也會給您更好的回報。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

 

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期間的中醫輔助治療

 
     
 

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期間的中醫輔助治療

戴承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乳癌的治療除了手術以外也常需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治療期間患者非常擔心可能引起之副作用,在這裡我們就中醫的角色來帶領大家走過治療的黑暗期。

 

  首先我們來研究一下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倦怠、噁心反胃、便秘或腹瀉、口腔潰瘍、頭髮脫落、皮膚紅腫、手指或者腳趾麻痺、嗅覺味覺異常、肝功能異常、白血球低下、血紅素不足等等,月經異常以及生殖能力受到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都困擾著乳癌患者接受進一步治療的意願。

  放射線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勞倦怠、血球不足、味覺改變、口腔潰瘍、吞嚥困難、食慾降低、食道或者氣管受傷、皮膚紅腫等等。

  標靶治療例如使用賀癌平可能的副作用之包括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發燒、打寒顫等等。有些時候要注意心臟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患者同時服用某些藥物的時候,患者發生心臟衰竭症狀的機會就會增加,發生腹瀉也很常見。有一小部分的病患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等。

  賀爾蒙抑制劑例如復乳納Femara常見的副作用是骨質疏鬆,肌肉關節酸痛,手指關節腫脹無法握力,膝關節疼痛無法順利行走等等。諾瓦得士錠 (Tamoxifen) 泰莫西芬也是臨床上常用的荷爾蒙受體的競爭藥物,來達到抑制女性荷爾蒙作用的效果,但是因為泰莫西芬也有些許女性荷爾蒙的作用,所以最大的困擾就是造成子宮內膜變厚。

  中藥在癌症治療方面也展現其優異的效果,有效的減緩副作用,中藥的卓越效果我們都已經完成研究並發表在國際期刊上。例如:

  • 疲勞倦怠方面可以用補氣之中藥,例如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來處理。
  • 噁心反胃的時候,可以用小半夏加茯苓湯。
  • 白血球不足或者血紅素低下時,也可以用十全大補湯。
  • 化療導致肝功能異常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或者蒲公英等等的藥物,對於保護肝臟功能,治療效果非常好。
  • 口腔潰瘍時,我們可以使用甘露飲、一貫煎石槲、白木耳等等來緩解。
  • 皮膚紅腫癢的時候,我們可以塗抹蘆薈凝膠或者使用消風散、牡丹皮、 荊芥、地骨皮等中藥來緩解。
  • 便秘或腹瀉腸胃功能失調的時候,我們可以依照病人的狀況來選擇半夏瀉心湯、潤腸丸、大黃、番瀉葉或者蘆薈等等來調整腸胃功能。
  • 復乳納造成關節疼痛是一個非常令人苦惱的副作用。病人來到診間常常抱怨手指腫脹無法握拳,拿筷子和湯匙都很吃力。如果發生在膝關節,走路爬樓梯下坡或上公車都非常的困難,造成日常生活上非常大的困擾。我們可以用中藥的獨活寄生湯、骨碎補、補骨脂、牛膝、木瓜等等來協助改善這些副作用,效果非常良好,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改善非常明顯。
  • 泰莫西芬造成的子宮內膜變厚常困擾很多婦女,要不斷的照超音波,甚至不定期的要進行子宮內膜搔刮術,來處理子宮內膜變厚造成子宮內膜病變的潛在風險。中藥在這一方面可以控制子宮內膜的厚度,減少子宮內膜增生導致的病變。
     

  有些病友會問三陰性的乳癌患者也有治療的方式嗎?我們做癌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中藥也有很好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效果。依照我們發表過的論文來看,中藥不是透過單一機轉來抑制癌細胞,而是透過不同機轉的協同作用來抑制或殺害癌細胞,其作用包括造成癌細胞的凋亡、引發癌細胞產生自噬、改變癌細胞的粒線體增加細胞內的活性氧類、抑制癌細胞分裂減 少引發癌症轉移的分子的表現,等等的作用機轉來達到抑制癌細胞、殺死症細胞、減少癌細胞轉移的綜合性效果。

  化學治療期間中藥共用的問題也是大家很關心的課題。我們有做過許多基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現中藥與化學藥物共用,抑制癌症的效果比單獨使用化學藥物效果更好,甚至有機會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劑量。但是臨床使用上,我們建議必須在中西醫專家指導下,配合詳細的臨床數據檢驗及影像檢查來治療,才能達到安全、有效、少副作用的最佳治療效果。

  中西醫一起合作治療癌症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對病友最有效的治療模式。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

 

淺談早期乳癌的放射治療及最新發展

 
     
 

淺談早期乳癌的放射治療及最新發展 

呂隆昇 王威鈞/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乳癌放射治療簡介

  放射治療是非侵入性的抗癌治療,利用高能量的X光殲滅癌細胞,在您跟乳癌奮戰的旅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要角。放射治療俗稱稱為「電療」,因為幾十年前使用的設備會造成皮膚發黑破損,就像遭受電擊灼傷一般。這種刻板印象讓不少病友對放射治療心生畏懼,甚或放棄治療,因此無法得到最佳的疾病控制,甚為可惜。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乳癌放射治療技術已有顯著改善,做為早期乳癌治療療程的最後一哩路,放射治療的過程已不再對病友的生活造成大幅影響。

  最早的乳癌治療,是將患側乳房、腋下淋巴結以及胸壁肌肉全部切除。自90年代起,部分乳房切除搭配術後放療迅速成為早期乳癌治療的主流。這種技術不僅療效好,更可改善大手術帶來的外觀改變與併發症。依據美國大型研究NSABP-B06報告,部份切除後若沒有追加放療,之後終生復發的風險達39%,若追加放療後則可以將局部復發的風險降低至14%,效果逼近全乳切除術。

  接受放射治療前,您需先進行定位及塑模,以符合身形的專屬模具確保在治療中體位與治療的精準。在此治療姿勢下,放射治療團隊會利用電腦斷層以及治療計劃系統擬定放射治療計畫。持續數週的放射治療過程通常不需住院,每週一到五治療,週末休息,每次治療的時間前後約不超過半個小時,您的日常生活、工作與家庭照顧幾乎不受干擾。而近來由於近年隨著治療機台與定位技術的進步,不僅腫瘤放療的效果更好,對皮膚反應、患側胸型美觀、淋巴回流、患側上肢活動影響等副作用也更少。整體來說,手術、放療、在合適的時機搭配化療藥物與荷爾蒙治療,早期乳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可以被治癒的。                                                                                                      

乳癌放射治療的心臟保護

  由於近年來早期乳癌的治癒率日漸升高,因此病友接受抗癌治療後長期的健康情形也慢慢有高品質的實證研究提供客觀資訊。簡單來說,乳癌抗癌治療可能對健康會有長期的影響。以放射治療為例,英國團隊針對北歐乳癌患者術後接受放射治療的長期追蹤分析顯示,曾接受過乳癌放療的患者,終其一生發生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較高:每增加1格雷的心臟平均輻射劑量,未來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即增加7%,而美國經驗中此數值更高達 13%。由於心臟的位置偏左,所以左側乳癌接受放療後發生心臟相關疾病的風險相較右側乳癌患者會更多一些。事實上除了放療之外,接受治療時的年紀、高血壓、抽菸、化療、標靶藥物等,也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這些治療對於治癒乳癌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如何在接受完整治療以力求癌症控制之餘,進行完整的心臟檢查與追蹤,並在療程中與療程後做好心臟保護,是現階段早期乳癌治療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質子治療是乳癌放療心臟保護的利器

  在放射治療治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藉由減少心臟與冠狀動脈的放射劑量暴露來達到保護心臟,減少放療相關心臟病的效果。在包括姿勢、體位、呼吸調控等諸多技術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質子治療。質子治療的原理是利用迴旋加速器將質子加速,利用質子治療機形成均勻的質子射束,將游離輻射的高能量準確投與至腫瘤範圍,進行放射治療。相較於X光放射線一進入人體就開始釋放能量,質子射束的特性就像深水炸彈,進入人體後並不立刻將能量釋出,要直到達腫瘤的深度才會釋放全部的能量,而對於射束沿線位於腫瘤後方的組織則幾乎完全不受輻射劑量影響。由於乳房位在心臟前方,使用質子治療可以很顯著地在全乳照射中減少心臟的輻射劑量。美國頂尖的癌症醫院安德生癌症中心的研究指出,在乳癌術後放射治療的情境下,接受質子治療的病友其心臟接受劑量與接受傳統X光射線相比,可顯著地降低到原先治療計畫的十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之間,可見其威力所在。

  在民國一百一十年前,台灣將會有七家醫院(包括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設置質子治療機,嘉惠全台民眾,也因此對於乳癌病友,日後追求更高品質、更少併發症的治療又多了一種選項。然而現下此等機器尚未普及,療程費用較高,且健保尚未研擬在乳癌放療療程中針對質子治療開放給付。若您對於強化全乳放療過程中的心臟保護想進一步了解,在接受治療前,不妨多花一點時間跟您的放射腫瘤科醫師討論,在現有的技術選項中,規劃出最適合您的治療計畫。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您知道雌激素可能誘發乳癌嗎!帶您了解乳癌的賀爾蒙治療

 
     
 

您知道雌激素可能誘發乳癌嘛! 

帶您了解乳癌的賀爾蒙治療

杜世興/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

 
 
 

賀爾蒙療法作用機轉

  由卵巢、腎上腺或脂肪、肝臟、肌肉、骨骼產生的雌激素(Estrogen) 會誘使乳癌生長。荷爾蒙療法即設法降低體內合成雌激素的量或藉由阻斷雌激素與乳癌細胞的結合作用而達療效。

 

何種人適合賀爾蒙治療?

  先決條件為乳癌組織應呈現雌激素受體陽性ER(+)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假如雌激素受體陰性 ER(-) 及黃體素受體陰性PR(-) 則利用抗荷爾蒙治療乳癌其效果乏善可陳。從取出的乳癌組織中可經病理檢驗出乳癌細胞是否含有雌激素受體或黃體素受體,臨床上即利用分析病理檢驗報告中所呈現的荷爾蒙受體狀態來決定手術後是否輔予荷爾蒙療法。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即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測定,或ImmunoHistoChemistry(IHC)ER>1%;黃體素受體陽性PR(+) 即PR>1%( 最新ASCO 分類法)。另一種算法為Allred 得分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比例(0~5 分) 和染色強度(0~3 分) 的總分,得分0~2 視為陰性,3~8為陽性。 
                                                                                                      

賀爾蒙治療注意事項

  四十幾年來一直廣為使用的抗雌激素荷爾蒙用藥如泰莫西芬(Tamoxifen),它能影響雌激素與乳癌細胞結合的作用,乳癌手術後使用Tamoxifen 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復發,減少對側乳房發生乳癌,降低乳癌死亡率;此外Tamoxifen 也可作為乳癌發生轉移時的治療。Tamoxifen( 泰莫西芬) 一般建議使用時間為5~ 10 年,它是停經前婦女雌激素受體陽性ER(+)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 的首選荷爾蒙用藥,也可使用於停經後乳癌組織呈現ER(+) 或PR(+) 的女性身上。使用Tamoxifen 副作用包括心悸、盜汗、頭暈、發熱、潮紅等停經症候症狀,有時會有肝機能異常導致GOT、GPT 數值上升或增加血中三酸甘油脂現象。須特別注意的可能副作用為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及深部靜脈血栓致肺栓塞顧慮,建議婦女於使用Tamoxifen前先至婦產科門診測量子宮內膜厚度,並且每年一次婦產科門診追蹤以瞭解子宮內膜厚度變化。於使用Tamoxifen 期間若發生異常陰道出血則應小心子宮內膜增生或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可能;然而妳也不須過度擔心使用泰莫西芬後因子宮內膜增生衍生子宮內膜癌的問題;英國大型臨床研究資料(ALTAS) 結果顯示使用Tamoxifen 5 年及10 年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分別為1.6% 與3.1%;而因子宮內膜癌致死率分別為0.2%與0.4%。子宮內膜增生問題大多發生在停經後年齡而接受兩年以上Tamoxifen 使用者居多。使用Tamoxifen對身體益處為能降低膽固醇、增加骨質密度、及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等。
  停經前婦女雌激素來源主要經由卵巢產生,因此可經由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LHRH Agonist;如諾雷得Goserelin(Zoladex),藉由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來阻斷卵巢產生雌激素,以抑制乳癌復發或轉移;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來降低體內雌激素的效果與手術切除卵巢相似,因而臨床上用於停經前婦女且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於術後的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或發生轉移時的治療。停經前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以40 歲以前療效更顯著而且在接受化學治療後停止月經超過一年者預後較佳。生育年齡乳癌患者術後若接受化學治療,有可能會因化學藥物毒性副作用而導致卵巢功能破壞而造成暫時性停經或部份演發成永久性停經而喪失生育能力。在兼顧保有生育能力又得以有效抑制乳癌復發考量下,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 如Zoladex) 加上Tamoxifen治療,不僅能得到類似化學治療效果而且大多數患者在停止此種荷爾蒙治療方法後,又欣然恢復生育能力。最新大型荷爾蒙治療臨床研究ABCSG-12 顯示連續三年每月注射一劑諾雷得(Zoladex) 加上五年Tamoxifen治療併配合每半年靜脈注射一劑雙磷酸鹽類(Zometa;卓骨祂),其中約1/3 是有淋巴腺轉個案在經過長達8年追蹤其無病存活期為88.4%,整體存活率高達95%與化學治療成果相當。最新發表(SOFT、TEXT) 臨床試驗有關停經前乳癌、在年齡層小於35 歲,術後又接受過化學治療族群者;使用Tamoxifen( 泰莫西芬) 或Exemestane( 諾曼癌素)5 年加上使用注射類黃體激素釋放素-Triptorelin 5 年者相較於僅使用Tamoxifen( 泰莫西芬)5 年者有更好的無病存活期。
 

何謂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

  停經後婦女由於卵巢機能退化,雌激素主要來源變成源自周邊組織如脂肪、肝臟、肌肉、骨骼裡的男性荷爾蒙經由芳香環轉化酶(Aromatase) 轉成女性荷爾蒙;芳香環轉化酶是停經後婦女體內產生雌激素的必要酵素,因此可利用阻斷芳香環轉化酶來降低雌激素的產生。目前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inhibitor; 簡稱AI) 是停經後婦女雌激素受體陽性ER(+)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 的第一線荷爾蒙用藥,除非病人為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不適用對象( 如高血脂症、嚴重骨質疏鬆、骨關節疼痛) 才考慮使用Tamoxifen( 泰莫西芬)。市面常使用包括安美達Anastrozole(Arimidex)、復乳那Letrozole (Femara)、諾曼癌素Exemestane(Aromasin)。多數大型臨床研究已證實此類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用於停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ER(+) 者,在治療乳癌效果上優於Tamoxifen;不僅比Tamoxifen 更能減少局部復發、增加無病存活期( 甚至部分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可增進整體存活率)而且不會有增加子宮內膜癌機會及深部靜脈血栓的副作用;雖然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對於雌激素受體陽性ER(+) 者治療效果頗佳,但其使用對象必須在停經後( 自然停經或化學治療造成的停經) 使用才有療效,主要副作用為骨質疏鬆及關節、骨骼肌肉疼痛等。因而在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前建議先偵測骨質密度,必要時須同時配合雙磷酸鹽類使用以避免骨質密度流失。使用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時鼓勵多運動、多曬太陽、或同時合併鈣片、維他命D 的使用以避免骨質密度流失。建議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使用期為5 年( 某些高復發危險族群才建議超過5 年使用期),也可先使用2 年Tamoxifen 再繼續給予3 年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 此法尤其適用於停經期前後婦女) 或在5 年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後繼續使用5 年Tamoxifen( 泰莫西芬)。
 

法洛德:Fulvestrant(Faslodex)

  法洛德是最新一代之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可與雌激素受體緊密結合,並促使雌激素受體結構崩散。與傳統藥物Tamoxifen 或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不同的是,傳統藥物僅能阻斷部份雌激素受體之訊息傳遞,但法洛德可完全阻斷所有雌激素受體下游之訊息傳遞路徑。
  適用於已接受輔助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復發,或使用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惡化的停經婦女,且其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使用方為每個月肌肉注射一次,常單獨使用或者合併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或CDK4/6 抑制劑使用,但對重度肝功能受損的病患、病患具有出血傾向、血小板低下症或正在使用抗凝固劑治療的病患不可使用。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乳癌存活率怎麼判定,由乳癌分期解析預後評估

 
     
 

乳癌存活率怎麼判定? 

由乳癌分期解析預後評估

杜世興/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

 
 
 

  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良好,眾所皆知。然而妳想知道乳癌是如何分期?期數與預後有何相關性?文中為妳介紹臺灣女性癌症首位~乳癌的期數與新進基因分類。

 

乳癌如何分期?

  早期乳癌包括0 期、Ⅰ期、Ⅱ期;III 期屬於局部晚期,Ⅳ期意指癌症發生遠處轉移。乳癌在病理期數分類,目前國際上所採用的通常是美國癌症聯合會AJCC(AmericanJoint Committee of Cancer) 所訂定之分期方式之TNM 分法來決定乳癌的期別。TNM 分法;T 即腫瘤大小、N 即淋巴腺受侵犯轉移、M 即指發生遠處轉移。簡略言之,臨床上病理期數將乳癌分為0 期、I 期、Ⅱ期、III 期及Ⅳ期【圖一】。乳癌發生遠處轉移最常轉移處所為骨骼、肺部、肝臟及腦部【圖二】。

               

                             【圖一】                                                                                      【圖二】

 

病理分期與預後

  臨床上乳癌病理分期對預後評估極重要,在臺灣國健署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國人0 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8%;Ⅰ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6%;Ⅱ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89%;至於III 期乳癌預後則不好,五年存活率約72%,而Ⅳ期5 年存活率低於26%。目前國人乳癌整體5年存活率為85%,稍低於美國整體5 年存活率為89%。鑑於國內乳癌篩檢率太低導致乳癌發現多為晚期,因此乳癌整體5 年存活率不如美國,顯示台灣婦女應重視乳癌的篩檢,才能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乳癌基因分類

  近年來分子生物科技之進步,乳癌預後方面之研究已從傳統病理之分期與分類,進一步利用基因晶片(DNAmicroarray)將腫瘤內多組基因群表現量的差異而訂定乳癌亞型。通常將乳癌分成五種亞型:[1] 管狀A 型(luminalA)[2] 管狀B 型(luminal B)[3] 類正常乳腺型(normal breastlike)[4]Her-2 過度表現型[5] 類基底細胞型(basal-like)。
  [1] 管狀A 型: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及/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HER-2/ 陰性,低Ki67(<14%)
,此亞型預後較佳,若無多顆淋巴腺轉移時,治療上除了手術之外可考慮祇予荷爾蒙治療。
  [2] 管狀B 型: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及/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HER-2/ 陰性,高Ki67(>14%)。或雌激素受體陽性ER(+) 及/ 或黃體素受體陽性PR(+),HER-2/陽性, Ki67 呈現任何型態比。此亞型預後較管狀A 型差,治療除了手術之外可給予化學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若HER-2/ 陽性則加上抗HER-2 標靶治療。
  [3] 類正常乳腺型:此亞型乳癌之基因表現類似正常乳腺。ER(+) 及/ 或PR(+)、HER-2/ 陰性、低Ki67,預後比管狀A 型稍差。
  [4]Her-2 過度表現型:雌激素受體陰性ER(-),黃體素受體陰性PR(-),而Her-2/ 過度表現,約有26% 至30%的乳癌患者有Her-2 基因過度表現的現象。常給予化學治療加上抗HER-2 標靶治療。
  [5] 類基底細胞型:基因表現像基底上皮細胞,它的典型表現是Her-2 陰性,雌激素受體陰性ER(-),黃體素【圖2】 受體陰性PR(-)。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女性朋友必看的專業Q&A讓您不再因乳癌而夜夜難眠

 
     
 

女性朋友必看的專業Q&A 

讓您不再因乳癌而夜夜難眠

杜世興/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暨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

 
 
 

  乳癌目前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雖然發生率高,不過只要及早發現,預後狀況大多很好。其實無論是懷孕或是未懷孕的女性,皆可能罹患乳癌,本文蒐集許多大家經常詢問醫師的問題,也分享日常生活的保健方法,希望讓大家都能盡量遠離乳癌的危險因子。

 

乳癌好發的年齡?

  一般女性25 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25 歲以前屬於少發個案。臺灣乳癌發生的高峰期為40 至65 歲,平均比歐美早了大約10 歲。衛生署在90 年公佈的資料,當時台灣地區每年乳癌新生個案約5000 例,而且發生率逐年在上升,105 年最新公佈資料顯102 年新發生乳癌個案已高達11281 例( 僅侵襲癌,未包含原位乳癌),歐美的新增案例數則將近為臺灣的2 倍,雖然臺灣的發生率不如歐美,乳癌在臺灣卻仍然是女性癌症發生的首位,而且有逐年成長的趨勢,每年大約有6% 的新增數量。國人由於生活型態、飲食習慣西化,近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急遽上升,發生率高峰落在40 ~ 65 歲婦女。
 

如何及早發現乳癌?

  如何及早發現?以往許多文章都會建議在家洗完澡可以順便自我檢查,摸摸看胸部是否有硬塊,如有疑慮再去醫院檢測,不過近年來醫學界其實已經不建議居家自我檢查。因為判斷還是要仰賴醫師的專業,自我檢查經常會錯誤解讀,也可能因為自己沒有摸到硬塊,反而因此輕忽;再者,能夠自己檢查到的硬塊,通常都已經是具轉移能力的侵襲型乳癌了,也失去早期篩檢的意義。
  建議乳房發育完成後,建議20、30 歲以上的女性,每2 至3 年可以去醫院由專科醫師進行檢查,40 歲以上建議每年檢查。由醫師決定觸診或由其他影像診斷方式著手,再隨著臨床觀察,醫師會決定是否要做進一步檢查。
 

乳頭凹陷,會是乳癌?

  乳頭凹陷也可能是一個危險警訊,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不過並非乳頭凹陷都是乳癌造成也有可能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緊張。從以下方式有助於初步判斷乳頭凹陷是否具有癌性可能:
  如果是天生的乳頭凹陷,在青春期時就會發現乳頭凹陷,有時可發生在雙側,乳頭可以輕易拉回原位;至於乳癌的乳頭凹陷則是在乳房完整發育後才出現,乳癌有時候會造成乳房組織結構變形(乳頭下的病灶腫塊,可能會使乳頭凹陷、並且不容易拉出),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雙側乳房同時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尤其如果在凹陷的乳頭下方摸到硬塊更要小心。
  另外如果雙側乳房相同部位皆有對稱的硬塊組織,該組織為乳癌病灶的機率則比較低,因為乳癌大多發生於單側乳房。
 

孕期罹患乳癌,治療較困難?

  孕婦也可能罹患乳癌,雖然罹癌率不會比一般女性高或低,但是治療的複雜度卻會比較高,因為考慮到胎兒的安全性,許多藥物與治療方式都必須斟酌使用。
 

孕期如果罹患乳癌,還能繼續妊娠嗎?

  一般來說,第一孕期不適合採藥物治療,因為懷孕初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化療藥物。如果懷孕初期必須接受化療,必須中止妊娠;至於第二孕期或第三孕期,目前文獻資料並沒有強烈證據顯示化療會導致畸胎,也許可以繼續妊娠,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可以繼續妊娠,第二、第三孕期比較需要由個案來分別判定。雖然整個孕期都不建議接受化療,不過如果醫師判斷有其必要性時,仍要權衡輕重利弊。另外妊娠期間不建議接受乳癌賀爾蒙藥物治療,因為會有致畸胎顧慮。
 

乳房腫痛,可能是乳癌嗎?

  乳房腫痛,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乳癌。乳房腫痛或突然的刺痛大多是因為雌激素與黃體素對於乳腺體所產生的反應,通常都是纖維囊腫,發生位置以乳房外側上方較多,因為此處的乳腺體分布較廣泛。纖維囊腫所引起的疼痛,大部分發生於月經來臨前,少部分則是任何時間點皆有可能。
  儘管多數會痛的情形都不是乳癌,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9 成乳癌不會痛,卻仍有1 成的乳癌會使患者感到疼痛。乳癌的疼痛表現方式,通常為「同一位置」定點持續疼痛,頻率會愈來愈頻繁;會換位置的疼痛表現方式,大多並非乳癌所引起的疼痛。乳腺炎會導致乳房疼痛但大多是良性,不會導致罹癌率上升。但是要小心「反覆發作的乳腺炎」,因為乳癌可能會導致乳房組織部分壞死,繼而造成續發性感染,因此如果乳腺炎發作得相當頻繁,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問題。
 

胸部大的容易罹患乳癌?

  胸部大小與是否容易罹患乳癌無關,不過從流行病學統計得肥胖者較易罹患乳癌。尤其是停經後迅速發福者,更是罹患乳癌的危險族群。
 

如何預防罹患乳癌?

  雖然無法全面預防癌症,不過日常生活中可以盡量避免乳癌相關危險因子:
  1. 研究顯示,塑化劑會提升乳癌的罹患率,也會增加多種癌症罹患率。因此建議減少使用塑膠袋、塑膠餐具的使用,尤其盡量別用塑膠袋包熱湯,以免溶出太多塑化劑。臺灣人對塑化劑的接觸普遍比歐美高,建議盡量以不鏽鋼鍋、鐵鍋、耐熱保鮮盒等安全容器來取代不耐熱塑膠袋或一次性餐具、容器。
  2. 盡量少用含DDT 殺蟲劑,如果真的要用,建議戴口罩。
  3.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長期而且頻繁地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能會使乳癌的罹患率提升。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全脂牛乳、奶油、起司、乳酪、脂肪含量高的牛排(紅肉的脂肪含量通常比較高)。建議避免長期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以低脂牛乳取代全脂牛乳。
  4. 長期飲酒,也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對曾經罹患乳癌患者,長期飲酒容易導致乳癌復發,而且復發後死亡率較高。
  5. 多吃顏色鮮豔的各色抗氧化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韭菜、番茄、茄子、南瓜、小黃瓜、牛蒡、櫻桃、草莓、藍莓、蔓越莓…等。
  6. 少吃油炸食物,多運動,避免肥胖;過於肥胖者罹患乳癌的機率會提升。
  7. 少服用非必要的女性荷爾蒙藥物,尤其盡量避免長期使用。
  8. 避免暴露於輻射線環境中。例如:年紀太輕、又沒家族史,如果非醫師指示,不用特地去做乳房攝影。
  9.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經常過夜生活的人,罹患乳癌的機率比較高。雖然這部分目前沒有充分證據強烈顯示乳癌與夜生活之間的關聯性,仍鼓勵保有正常生活作息、盡量少熬夜。
 

沒有家族史的人,也會罹患乳癌嗎?

  即使沒有乳癌家族史,也可能會罹患乳癌。根據統計,大約僅有5% 至10% 的乳癌患者有乳癌家族史。此外,大約有高達75% 的乳癌患者沒有明顯的危險因子,卻仍然罹患乳癌。
 

隆乳的人會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嗎?

  隆乳、矽膠注射並不會使乳癌的發生率提升,但是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度,有可能會使乳房攝影和超音波的檢查結果不準確,必須進一步的使用MRI(核磁共振)來檢查。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