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文章

如何在寒冬酷暑、春暖秋涼的季節照顧您的身體〜 藥食同源的四時養生食品

2019.07.18

吃藥都吃怕了。我們一同來走入藥食同源的四時養生食品。俗語說『春吃薏仁,夏吃綠豆,秋吃蓮子,冬吃落花生』我們就來介紹這四種食材如何混搭使用。如何改善乳癌病友的不舒服。

骨轉移治療止痛新利器

2019.07.11

根據統計超過50%的癌症病患在病程中會出現骨骼轉移,高居惡性腫瘤遠端轉移發生的前三位,常伴隨劇烈難忍的疼痛以及功能上的缺損,造成日常生活的影響,嚴重降低病患生活品質。

轉移性乳癌的最新治療

2019.07.05

轉移性乳癌定義上即為乳癌已經有乳房組織以外的遠端組織或淋巴結的轉移(如肝、肺、骨),依照乳癌本身的病理組織細胞特性,我們將乳癌分作賀爾蒙陰陽性、 Her2/Neu陰陽性,目前依照組織細胞的凶惡狀況又可分為三個等級,第三等級為最兇惡。因此,依照這樣的狀況來決定用藥。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免疫治療,化療之外的新選擇

2019.06.27

78歲張女士,一年前左側乳房摸到一個腫塊,至本院乳房中心門診,安排乳房超波及組織切片。但同時因狹心症需做心導管,內心害怕而不敢回診追蹤。這次因左側胸壁積水至心臟科住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乳癌併肺轉移,安排切片檢查,報告出來是三陰性乳癌。

淺談癌症的疼痛控制

2019.06.18

根據疼痛的類型,可以分為體感性、內臟性和神經性疼痛。然而癌症患者的疼痛狀況很複雜,通常不會只有一個部位,或是單一類型的疼痛,往往是體感性、內臟性或神經性混合發生的疼痛。

乳房重建手術的簡介

2019.06.13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癌症登記年報最新統計資料,國內每年新增超過一萬一千多名婦女被初次診斷出罹患乳癌,發生率約以每年增加8%的速度在成長。歐美國家乳癌好發於55~75歲之間,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則是 45~69 歲之間。

乳房重建新進展

2019.05.29

乳癌最近一直是台灣女性罹癌的首位,但因國人的警覺性提高,超過45歲以上的婦女,健保也提供乳房攝影檢查,當醫生有懷疑時,也會提供超音波檢查,甚至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粗針穿刺檢查,故診斷出乳癌時,大部分皆為早期乳癌,是可以成功的治療。但術後的美觀,有無重建等,卻一輩子影響病友的心理健康。

如何在寒冬酷暑、春暖秋涼的季節照顧您的身體〜 藥食同源的四時養生食品

 
     
 

轉移如何在寒冬酷暑、春暖秋涼的季節照顧您的身體~

藥食同源的四時養生食品

 

戴承杰/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吃藥都吃怕了。我們一同來走入藥食同源的四時養生食品。俗語說『春吃薏仁,夏吃綠豆,秋吃蓮子,冬吃落花生』我們就來介紹這四種食材如何混搭使用。如何改善乳癌病友的不舒服。

  
一、薏仁料理
  
  薏苡仁,別名:草黍子,六穀子,菩提珠,薏米(福建),紅薏苡(臺灣),薏仁米等等。本品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所以乳癌開刀後手臂水腫,或化療造成身體或上下肢腫脹都可用。清利濕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市場購買時要買大薏仁或紅薏仁,「小薏仁」其實並不是薏仁,而是屬於精緻穀類的「大麥仁」,是大麥或珍珠麥脫殼精製而成。不要買錯。使用方式在此介紹三種:

1.薏仁漿

薏仁洗淨,泡在乾淨飲用水裡數小時,讓它質地變軟,放到果汁機攪打,水量,看個人喜好自行斟酌。打好後倒入豆漿過濾袋,之後放瓦斯爐上用中火把薏仁水煮到滾之後,就改成小火煮5分鐘,要不時攪拌以免焦鍋,可以不加糖,享受天然風味。

2.薏仁紅豆大棗湯

薏仁、紅豆可去濕氣、消水腫、解毒,可除體內濕氣。加入紅棗,可補氣養血,適合血氣不足、體質虛的人食用。喜歡甜,可加適量龍眼乾。

3.銀耳薏仁紅棗湯

可以清熱消水腫滋潤補氣,若是化療期間嘴巴破,可加一些冬瓜茶磚一起煮開飲用,好喝又有效。


二、綠豆

  綠豆是一種豆科、蝶形花亞科豇豆屬植物。別名「青小豆」。秋後種子成熟時採收,洗淨曬乾。綠豆湯清暑利濕,是家庭常備的夏季清暑飲料。性味甘、寒。歸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廱腫的功用,亦有除煩止渴,通利小便,解附子毒之效用。在此介紹三種綠豆料理:

1.綠豆湯

在台灣,夏天的綠豆湯與冬天的紅豆湯是典型的夏冬兩季的代表飲品。快速簡單綠豆湯,只要電鍋就可完成。綠豆一杯先洗淨泡水數小時,取出放入電鍋內鍋中,並加入10杯水。放入電鍋內鍋中,並加入10杯水。電鍋外鍋倒入2杯水,即可按下電鍋開關。煮好之後加入紅糖或冬瓜糖塊。清涼消暑,利尿消腫,兼治口瘡。

2.綠豆薏仁湯

煮之前先以水浸泡薏仁數小時,或可以泡水一夜備用。滾水中,先加入浸泡好的薏仁,待薏仁較熟時再加入綠豆煮軟,最後紅糖或冬瓜糖調味即可。

薏仁比綠豆難煮熟,建議先處理薏仁,待薏仁較熟後再加入綠豆。《本草綱目》說:「薏苡仁,陽明藥也,能健脾益胃。」又說:「土能勝水除濕,故泄瀉、水腫用之。」綠豆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止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潤皮膚。兩者搭配,人間美味。

3.綠豆稀飯

不喜歡甜食涼品的人也可以煮鹹的熱綠豆稀飯。準備綠豆1/2杯、蓬萊米1杯,將綠豆洗淨,浸泡數小時。將米洗淨,浸泡數小時。綠豆加1杯水煮10分鐘後,加米及8杯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至綠豆裂開,繼續煮數分鐘。炒一些蔬菜,煎個荷包蛋,就是很棒的一餐。與烏甜仔菜一起煮也是相當美味。


三、蓮子

  蓮子是蓮屬植物,特別是荷花的種子,常見於各種飲食料理。可以用來製作蓮蓉,通常以乾燥品形式保存,亦有鮮貨料理。剛採下的蓮子,中間有苦味很重、稱為蓮芯的綠色胚芽,很降火。本品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子。主產於湖南、福建、江蘇、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溏中。秋季採收。曬乾生用。性味甘、澀,平。歸脾、腎、心經。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的功效。在此介紹三種料理:

1.冰糖蓮子銀耳湯

食材包括銀耳、蓮子(去芯)、紅棗去核、冰糖等。如是乾燥的銀耳請先泡水30分鐘, 蓮子去芯 , 紅棗去核,泡水。先煮銀耳,煮開後再加蓮子,紅棗,煮10分鐘後試試蓮子的硬度,夠軟後加入適量冰糖,再悶煮20分鐘即可。蓮子的鬆軟脆口程度,決定此道料理的成敗。新鮮的蓮子直接放冷凍保存,要煮時,蓮子不必解凍,直接水滾放入蓮子煮個15分鐘左右即可。

2. 芡實蓮子茯苓粥

茯苓、芡實、蓮子也能起健脾養胃的作用,可稱為養胃三寶。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濕利水,還有抗衰老的作用。蓮子的藥性平和,能補脾胃之氣,有止瀉及養心安神的功效。芡實又名雞頭米,性平,味道甜澀,是補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由於芡實較硬,應該長時間熬煮。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

濕與寒在一同叫寒濕,與熱在一同叫濕熱,與風在一同叫風濕,與暑在一同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效果難顯。芡實和蓮子,一個除濕強,一個補脾之力強 ,兩者一同吃,再加上茯苓,那就是祛濕稀少難得的食療方了。 

3.四神蓮藕湯

材料有蓮子、芡實、薏仁、山藥、茯苓、蓮藕適量、香菇1-2朵。放入鍋裡燉煮,以天然海塩調味。「四神湯」原本的名稱是「四臣湯」,是芡實、蓮子、淮山、茯苓這四味中藥(四臣,這「四臣」有互相加乘的作用,具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的效果。為了使這道藥膳更加美味,一般常加入當歸;而為了加強利濕的作用,則增加薏苡仁。適合各種體質的人。


四、花生

  花生是雙子葉植物綱豆科的一種植物。又稱落花生、長生果、番豆。花生,常俗寫作「土豆」,土豆種仁稱土豆仁。本品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種子,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可以補氣,潤肺,健脾、開胃。中醫認為花生適用營養不良、脾胃失調、咳簌痰喘、乳汁缺少等症。在此介紹三種料理:

1.蒸花生

將花生,放到一個大盆子裡。 注入清水,把花生浸泡10分鐘。把花生殼的泥沙刷洗乾淨。拿餐巾紙舖在鍋子裡,再倒入花生,放入電鍋裡,外鍋放2量米杯熱水,然後蓋上鍋蓋按下按鍵開始蒸,開關跳起來後,保溫狀態悶30分鐘,重複两次即可。冷冷的冬天吃著熱熱的蒸花生,邊吃邊聊天,也是一種享受。

2.花生仁芋頭湯

花生去殼,將花生仁洗淨。在花生仁裡加入2至3大匙的鹽巴,加水淹過花生仁浸泡一晚。把花生仁的外皮剝掉。將芋頭切丁放入電鍋,接著就用電鍋煮花生仁芋頭湯了,再用海塩調味即可。也可以香菇切小片爆香一起加入鍋子煮,更添風味。

3.花生蓮子紅豆粥

紅豆、花生,蓮子都是種子食物,可以補血行氣,寧心安神。材料有紅豆,花生 ,蓮子 及冰糖。紅豆用清水浸泡數小時;花生洗凈;蓮子用清水浸泡數小時。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煮開後放入紅豆、花生和蓮子,再次煮開後轉小火煮40分鐘,出鍋前放入冰糖即可。怕甜改加海塩調味亦可。

 

  以上介紹四時養生之食材及運用,希望能提供各位適當的營養補充,順利渡過寒冬酷暑春暖涼秋,敬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骨轉移治療止痛新利器

 
     
 

骨轉移治療止痛新利器

郭嘉駿/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根據統計超過50%的癌症病患在病程中會出現骨骼轉移,高居惡性腫瘤遠端轉移發生的前三位,常伴隨劇烈難忍的疼痛以及功能上的缺損,造成日常生活的影響,嚴重降低病患生活品質。

  
  癌症骨轉移疼痛相當困難解決,往往難以靠單一治療就獲得迅速有效的緩解;治療可分為針對腫瘤本身,使用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等來殺死及移除癌症病兆,減輕癌細胞對骨骼周遭神經的壓迫刺激,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另一種是針對疼痛神經被刺激後,利用止痛藥物或神經減敏手術等治療方式來抑制疼痛傳導,減輕痛覺感受,達到止痛的效果。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新型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儀,美國已於2012年底核准此治療於轉移性骨腫瘤的適應症,而臺灣也於2014年跟進;治療過程中先以磁振造影成像精確定位轉移性骨腫瘤以及受侵犯壓迫的痛覺神經,經程式運算後將超音波聚焦加熱至60℃以上,熱消融目標腫瘤和神經,同時達到局部腫瘤控制與減輕疼痛的目的,加倍癌症疼痛治療的緩解機率;根據研究統計,超過七成患者可於單次治療後72小時內獲得顯著的疼痛改善。

                   

  
  近年來,抗癌藥物持續研發,醫療科技的進步帶給癌症病患更高的存活率。因此在緩解骨轉移症狀時,應依病患整體病況做個別評估,包括止痛的時效性、與藥物治療的相容性、腫瘤控制的可能性、以及再次治療的可行性。傳統放射線治療是常見治療骨轉移的醫療,療程約需二到三週,而疼痛緩解則需等待三周以上,其中正常組織的放射線累積傷害是規劃治療時最需考慮的關鍵,特別是再次照射的部位往往會顯著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因此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即時提供做為新治療選擇;根據臨床試驗,強烈建議可使用在已接受過放射治療,但效果有限的骨轉移部位。

  此外國際上逐漸推廣應用在其它骨科相關的疾病,日前歐洲已核准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在良性骨樣骨瘤和骨關節疼痛症候群的適應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已安排專業人員完成受訓,使用最新醫療技術造福有需要的病患。

  癌症治療的發展的趨勢是低侵入性、少副作用、縮短治療時間、和快速緩解,並希望維持或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新型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技術,即符合上述要素,提供癌症病友最佳的醫療協助。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

 

轉移性乳癌的最新治療

 
     
 

轉移性乳癌的最新治療

戴承正/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

 
 
 

 

  轉移性乳癌定義上即為乳癌已經有乳房組織以外的遠端組織或淋巴結的轉移(如肝、肺、骨),依照乳癌本身的病理組織細胞特性,我們將乳癌分作賀爾蒙陰陽性、 Her2/Neu陰陽性,目前依照組織細胞的凶惡狀況又可分為三個等級,第三等級為最兇惡。因此,依照這樣的狀況來決定用藥。

  
  以賀爾蒙用藥為例,停經後的女性乳癌患者可以使用的藥物有faslodex, arimidex(安美達), femara(復乳那), aromasin(諾曼癌素)等等。Fulvestrant (法洛德)是一種雌激素接受體拮抗劑,可與雌激素接受體競爭性結合,其親和力可與雌二醇 (oestradiol) 相比。

  法洛德阻斷雌激素的營養作用(trophic actions),本身沒有任何局部致效劑(partial agonist,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其作用機制與向下調節雌激素接受體(ER)蛋白質有關,這個藥物是用來治療已接受輔助性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復發,或使用抗雌激素療法但疾病仍惡化的停經婦女,且其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成年婦女(包括老年人):建議第一個月劑量為500 mg每兩週一劑,第二個月之後劑量為500 mg一個月一次。

  Arimidex(安美達), femara(復乳那), aromasin(諾曼癌素)都是停經後女性使用。
 

賀爾蒙接受器陰性病患

  化學治療是主要選擇,可以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如紫杉醇、小紅莓等等,近年來有一個新藥叫做亞伯杉,是使用蛋白質包覆太平洋紫杉醇的新製程,讓藥物進入身體後大部分能夠黏附到癌細胞上,對正常組織較傳統紫杉醇的侵犯性較少。

Her2/Neu陽性病患:

  1. Perjeta賀疾妥   

  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治療有了新標靶藥(抗HER2/HER3標靶),2013年7月已獲衛生福利部核准做為轉移性乳癌的治療,「賀疾妥®(Pertuzumab,Perjeta®)」。與賀癌平在作用機轉上具互補作用,即是引領了另一項「雙標靶阻斷 (Dual-blockade)」新概念。

  1. Kadceyla賀癌寧

  這是運用新技術將抗體與藥物做成複合體模式而研發出的新標靶治療藥物, 在2013年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局也已經核准上市,台灣也剛於2013年12月獲衛生福利部核准上市。

  3. PD-1 抑制劑: OPDIVO, KEYTRUDA

  這兩個藥物是所謂的免疫製劑,免疫製劑在乳癌治療的角色也是在提升病患自己攻擊癌細胞的能力,目前已經有明確報告的是針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的治療成績的提升,我們期待這類藥在乳癌應該是全面能提升所有類別乳癌治療的療效。

  4. 愛乳適膠囊IBRANCE

  最近一個新藥是輝瑞大藥廠的乳癌新藥,週期素激酶4/6型抑制劑,而第一個通過美國FDA的藥物即是albociclib(Ibrance)。愛乳適膠囊IBRANCE 可與letrozle合併使用也可以與針劑faslodex合併使用。這個藥物的機轉是因為癌細胞要複製必須要經過所謂的細胞分裂週期,而週期素激酶4/6則是促進此細胞分裂週期進展的重要蛋白質。當癌細胞接受到女性體內所分泌的荷爾蒙刺激時,細胞分裂週期則會被促進而啟動,進一步癌細胞分裂,從一個變2個,兩個變4個...,愈複製愈多。由上述的理論知道可以使用(抗)荷爾蒙治療藥物合併週期素激酶4/6型抑制劑以達成抑制乳癌細胞生長的目的。在最初的細胞株實驗中,也證實了此類週期素激酶4/6型抑制劑作用只有在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細胞株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免疫治療,化療之外的新選擇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免疫治療,化療之外的新選擇

蔡佳叡/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78歲張女士,一年前左側乳房摸到一個腫塊,至本院乳房中心門診,安排乳房超波及組織切片。但同時因狹心症需做心導管,內心害怕而不敢回診追蹤。這次因左側胸壁積水至心臟科住院,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乳癌併肺轉移,安排切片檢查,報告出來是三陰性乳癌。
  46歲吳小姐,104年診斷發現乳癌併骨轉移,右側乳房巨大又潰爛,但對歐洲紫杉醇反應很好,一段時間化療後癌細胞幾乎消光,105年換成口服溫諾平及截瘤達穩定追蹤;三個月前影像檢查發現胸壁出現新的腫瘤,最近一個月左側乳房也摸到腫塊,住院切片又是三陰性乳癌。

  以上兩位病友都是每天上演的真實故事。雖然三陰性乳癌不多,但大約占全部乳癌的15%開刀後復發率高,容易遠端轉移,尤其是腦轉移,對化療的反應也相對不好,存活期較其他型的乳癌差(第四期只有約8-13月平圴存活)。更不好的消息是乳癌藥物中效果好,副作用低的標靶藥、賀爾蒙劑,在三陰性乳癌都不能用,只能一邊用傳統化療,一邊忍受著各種討厭的副作用。

  這兩年來,談到最火紅的明星,非免疫療法莫屬。其中最常見的檢查點阻斷劑(checkpoint inhibitor)就是藉由阻斷T細胞(T cell)抑制路徑,造成體內天生的殺癌症的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大量增生活化去追殺癌細胞。因為是利用自無的T細胞,理論上對所有的癌症都有效,且沒有傳統化療的諸多副作用。

  免疫療法這兩年如火如荼的發展,臨床研究不停的更新,目前已在黑色素癌,何杰金氏淋巴癌,頭頸癌,腎臟癌,肺癌等大型第三期臨床實驗確認療效。肝癌最近美國FDA同意可用,胃癌則在日本厚生省通過。這些實驗結果相當一致的顯示:副作用很低,最常見的就是一些輕度皮疹、疲勞。那麼在乳癌,或是最棘手的三陰性乳癌有效嗎?目前研究走的比其他癌症慢些,還沒有大型第三期臨床實驗結果証實,但是仍然有一些進展。

  2017年 ESMO(歐洲腫瘤協會)發表一篇小型第二期三陰性乳癌用檢查點阻斷劑nivolumab(opdivo ,保疾伏)的重要文獻 TONIC trial,証實在用過放射線或化療(含epirubicin , cyclophosphamide , cisplatin)的三陰性乳癌病人若用nivolumab,有約25%有反應,腫瘤會縮小。副作用一樣也不太,年紀太或身體虛的病友也都能承受。這個研究給了三陰性乳癌可以用免疫療法的證據,也給了病友一個除了傳統化療之外的新選擇。

  最後,免疫療法雖然很有效又極少副作用,但卻不是沒有缺點,許多腫瘤科醫師都笑稱他最大的副作用不是傷肝傷腎而是傷心,因為「價錢毒性」。免疫療法目前健保不給付,一個月自費大約20多萬,若有私人保險支持或經濟許可,可以嘗試免疫療法既維持生活品質又可免於承受傳統化療帶來的痛苦及不適。目前使用人數有往上增加,免疫療法在三陰性乳癌不失為一個新的選擇,是癌症治療的新突破,期待新的藥物會帶給病友一線曙光!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

 

淺談癌症的疼痛控制

 
     
 

淺談癌症的疼痛控制

黃振僑/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乳房外科醫師

 
 
 

 

  根據疼痛的類型,可以分為體感性、內臟性和神經性疼痛。然而癌症患者的疼痛狀況很複雜,通常不會只有一個部位,或是單一類型的疼痛,往往是體感性、內臟性或神經性混合發生的疼痛。再加上癌症疼痛的強度較高,對於使用止痛藥物熟悉的醫師,在檢視病患的疼痛狀況後,只要癌症病患有止痛需求,可直接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甚至是強效性鴉片類止痛藥。

理想的癌症疼痛控制

  癌症疼痛與一般疼痛治療最大的差異,在於癌症疼痛屬於慢性疼痛。不像因為受傷或急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是少於一個月的急性疼痛,許多癌症病人的疼痛可以持續三至六個月以上而成為慢性疼痛。因此處理癌症疼痛的目標是「控制疼痛儘量不要發生」,而不是等到疼痛發生了才止痛。但病人身上的確有癌症持續作怪,我們就要適當地維持病患血中鴉片類止痛藥濃度,以減少病患痛覺的敏銳度。

鴉片類止痛藥副作用

  鴉片類藥物的副作用在使用前幾次就有可能出現,所以許多不清楚鴉片類藥物特性的病人常在第一次使用時被嚇到。不過,鴉片類止痛藥的副作用幾乎都會有耐受性(除了便秘與瞳孔縮小),只要協助病人度過前幾天使用上的不適,經過約一週後,這些副作用就會減輕甚至消失,此時身體也已經適應了藥物,長期使用反而不常見危險的副作用,也不會傷胃、傷腎或傷肝。所以只要能撐過一星期,遵照醫囑長期使用鴉片類止痛藥,反而比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安全許多。

  除了副作用外,許多人更會聯想到成癮性。事實上,衛生機關核准使用且經疼痛控制指引推薦的鴉片類藥物,在使用於癌症止痛時成癮性極低。癌症病人因癌症疼痛而服用鴉片類止痛藥,成癮的機會小於千分之五。

長、短效止痛藥物的功用有何不同?

  鴉片類止痛藥是管制藥品,為了讓病患在治療中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醫師都會貼心地同時開立短效和長效的止痛藥物,讓病患回家使用。長效止痛藥的功能是,負責讓管理痛覺的中樞神經反應門檻提高,減緩病患對於疼痛的感覺,此時按時服藥是非常重要的,如此才能讓疼痛儘量不要出現,維持生活品質。而短效藥止痛藥則是用來「救急」。已固定服用長效型止痛藥來控制疼痛的病人,偶爾還是會突然發生疼痛,此時就需要使用短效型止痛藥,立即有效緩減病患的疼痛感。

  如果突發性疼痛是可預期的,例如許多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在上下治療台時會有劇痛,也可在治療前先服用短效型止痛藥物。有持續疼痛的癌症病患,要按時服用長效型鴉片類止痛藥,若發生突發性疼痛時,再配合短效型鴉片類止痛藥,並且詳細記錄自己的疼痛狀況,向醫師反應,如此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有效解決疼痛困擾。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乳房重建手術的簡介

 
     
 

乳房重建手術的簡介

李維棠/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乳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癌症登記年報最新統計資料,國內每年新增超過一萬一千多名婦女被初次診斷出罹患乳癌,發生率約以每年增加8%的速度在成長。歐美國家乳癌好發於55~75歲之間,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則是 45~69 歲之間。

 

  手術切除腫瘤及淋巴結是乳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切除乳房也伴隨女性性徵的喪失、心理層面的傷害,以及穿衣不便等影響。乳房重建手術,目的即在於盡量恢復乳房外型,減少患者心理上的失落,維持生活品質。

  各國乳癌手術及重建的比例略有不同,以美國為例,在近五至十年間,乳癌患者接受乳房保留手術或腫瘤切除成型術的比例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患側乳房全切除合併健康側乳房預防性全切除手術,約佔所有乳癌手術的14%。而美國重建手術的比率也較高,有54~63%的乳癌患者患者在經過乳房切除後接受乳房重建。台灣目前則多以乳房保留手術或腫瘤切除成型術為主,乳房全切除的患者之後接受重建的比例也遠低於美國。

  依乳房重建的時間點,可以分為立即性重建與延遲性重建。立即性重建即於同一次手術進行切除與重建的工作。延遲性重建則是因患者狀況(可能因切除乳房時不適合作重建、或預計作術後放射治療、或個人因素沒有心思考慮重建,甚至是不知道可以選擇乳房重建)導致切除乳房時未接受、或者需要分階段進行重建手術。

  依乳房重建的材料做區別,則可以分為「人工植入式義乳」重建或是「自體組織」重建。近年來植入式義乳以矽膠義乳為主。自體組織重建則是將自己身上的組織(稱做皮瓣,包括皮膚、皮下脂肪、甚至肌肉),從其他部位轉移到前胸,製造出乳房的形狀。最常利用的位置包括下腹部(如腹直肌皮瓣)或後背(如闊背肌皮瓣)。此外,也有部分醫師利用自體脂肪移植來重建乳房。

  

重建材料

優點

缺點

人工植入式義乳

手術相對簡單

莢膜增生、攣縮

無新增傷口

破裂機率隨時間增加

恢復期短

如乳房切除時皮膚保留較少則需二階段手術

自體皮瓣手術

手術較複雜

新增不小傷口

外觀與觸感自然

影響部分肌肉強度

長期併發症少

術後觀察、恢復期長

可能因血循不佳造成部分或全部皮瓣壞死

組織量不一定足夠

脂肪移植

手術相對簡單

需多次手術

搭配其他部位抽脂體雕

脂肪存活率變異大

  乳房重建方法眾多,也是個高度客製化的手術,許多因素皆會影響重建方式的選擇,建議患者應尋求經驗豐富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進行評估與諮詢,了解手術前後過程、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對手術結果才有更符合實際的期望。就算錯過立即性重建的時機,還是有機會藉延遲性重建手術來擁抱失而復得的喜悅。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3期

 

乳房重建新進展

 
     
 

乳房重建新進展

簡雄飛/臺北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整形外科副院長

 
 
 

 

  乳癌最近一直是台灣女性罹癌的首位,但因國人的警覺性提高,超過45歲以上的婦女,健保也提供乳房攝影檢查,當醫生有懷疑時,也會提供超音波檢查,甚至在超音波導引下作粗針穿刺檢查,故診斷出乳癌時,大部分皆為早期乳癌,是可以成功的治療。但術後的美觀,有無重建等,確一輩子影響病友的心理健康。並不是胸部小就不需重建,我曾經有位病友,就因為這樣而術後得到憂鬱症,在經過延遲重建後才恢復了心理健康。乳癌病人在乳房重建手術以後,不會影響乳癌復發的風險與復發的偵測,很多研究顯示,有重建的乳癌病人,五年的存活率反比沒重建的高。

 

  乳腺是由皮膚的汗腺演化而來,在生完小孩多了泌乳的功能。但人類是唯一過了哺乳期,乳房還是維持一定大小的哺乳類,其他哺乳類皆只有在生完小孩須哺乳時,乳腺才會明顯,其實若只為了哺乳,乳房只要半個雞蛋大小即可。所以人類女性的乳房可能是經由演化選擇出來的,它的功能就不只是泌乳,而是女性重要的性徵,或許與更容易受孕或更多機會受孕有關。為了維持較明顯的乳房(內可能多為脂肪、部分乳腺及稱為基質的部份),人類也付出代價;須女性賀爾蒙不斷的刺激,但工業化的結果,石油燃燒後的廢氣及塑膠的使用產生愈來愈多的環境賀爾蒙,不斷的成為我們體內代謝後的毒物,聚集在類似汗腺的乳腺,汗腺或許可藉由流汗來排毒,乳腺若不在泌乳期,或許就無法排除這些毒素,這也就難怪乳腺容易產生癌症的後果。

  在現今醫學的基礎上,任何有乳房重建需求的女性皆可為之,即使局部的淋巴腺有轉移也一樣可作。但如果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或骨頭,我們就不建議做乳房重建手術。重建的目標就是重建的乳房需柔軟、對稱與好穿衣服,重建的時機可分為「立即重建」及「延遲重建」。立即重建,即是在乳房全切除手術時,立即進行乳房重建,它的好處是,心理少一次衝擊、少一次麻醉、以及重建手術較容易與重建後乳房外觀較接近原先的乳房,缺點是滿意度比延遲重建稍差,因必竟沒真正失去過乳房。延遲重建,是在乳房切除手術後一段時間(一般是術後二年),沒有乳癌復發的情況下,感到有重建的必要時所施行的重建。延遲性乳房重建,一般比立即性的乳房重建困難些,主要因皮膚比較不夠、疤痕組織沾黏、比較難重建出乳房原有外觀與皮膚質地。好處是因治療多已完成心理壓力較小,又曾失去乳房,故只要有重建有進步,滿意度皆較高。

  由於現在乳癌多為早期,乳房皮膚大部分皆可保留,故只要放入自體組織(如下腹部之脂肪皮瓣)或果凍矽膠義乳,手術後皆可得到自然柔軟的乳房。但現在最多的手術方式為二階段擴張器及果凍義乳重建(2014年佔美國所有乳房重建73%),為甚麼直接放入義乳或自體組織的重建的人次皆減少呢?前者因乳房皮膚有較多的切除時,直接放入義乳,恐皮膚張力較大、乳房形狀不對稱、乳房觸感變硬,甚至皮瓣部分壞死,這種方式須再開刀矯正的機會大於50%,那不如選擇較安全且外觀較佳的兩階段手術。因擴張器一開始時,可先注入少許生理食鹽水就好,等皮瓣血液循環無慮時再慢慢擴大,一般術後只要每週注射一次,總共二、三次即夠了,再等上兩個月後或化療後一個月即可更換為果凍矽膠。如此重建的乳房都較柔軟較自然,甚至不須要按摩,因擴張器漲大超過對側15%,產生一個較大、穩定的薄莢膜所形成的空間,自然就不須像一般隆乳後那樣的用力按摩。

  為什麼乳房皮膚可以容易地擴張得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呢?至少有三個理由:1.乳房後面有堅固的肋骨架,可當地基來擴張出更多的皮膚2.乳房全切除後胸部的皮膚大部份神經皆受傷,故急速撐起來也不太會有疼痛感。3.有良好的縫合,急速地撐起來也不會裂開。另一個附帶的好處是裡面有擴張器的壓力,開完刀後的滲液會減少,可以早點拔除,也減少感染的可能。由於組織擴張器或義乳皆在大胸肌下,感染或莢膜攣縮等副作用皆較少,作者約500例的經驗中只有5例(1%)在擴張階段感染,且大部份是因化療造成白血球降低後造成,至於更換成果凍矽膠後,感染或破裂皆未發生。國外的感染率則高達9%,這與我們術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與一星期左右即拔除引流管有關。另外在更換成義乳時,還可同時改善兩側乳房的對稱性及美感,如調整患側乳房下緣位置、加大或優化對側乳房的形狀及位置等平衡手術。更換義乳一個月後可再接受乳頭及乳暈重建手術,是用重建後的乳房上的局部皮瓣,再加上一小部分耳朵的軟骨、乳暈則用刺青的方式,可作出維妙維肖的乳頭,但重建的乳頭很容易因內衣壓迫而縮回去,我們用作牙模的技術,做一個乳頭的保護套,戴半年到一年後就不會縮回去。若有皮膚太薄呈波浪狀或因乳外醫師切除太多的脂肪而凹凸不平時,可用威塑(VASER)超音波抽脂將小腹或大腿脂肪抽除後回填在胸部,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組織擴張器對身體而言是外來異物,會讓身體與矽膠袋之間增生長成纖維組織,就是大家常聽說的”莢膜”。由於組織擴張器是逐次增大,莢膜會慢慢受到壓力而撐大,撐薄。經過數個月之後,患者胸肌與水袋之間的莢膜穩定成熟了,就可以把組織擴張器換成果凍矽膠,果凍矽膠的觸感就如同人體組織一樣柔軟,手術後稍加按摩就大工告成。很多病友甚至不常按摩,也很柔軟,這就是經過擴張器兩階段手術的好處。很多病友會質疑,為什麼一定要兩階段,一階段不是較省事?這好比是健康女性接受隆乳手術,一次就完成,沒有經過數次組織擴張的過程,較容易形成較厚的莢膜,需要費時費力地按摩莢膜,讓它鬆軟。一般女性在3個月至半年左右可以完成重建手術。如果需要化療,也可以一邊化療一邊加大組織擴張器,等全部化療完成以後約1個月,白血球恢復正常即可換成果凍矽膠義乳。但標靶治療或賀爾蒙阻斷治療,因不影響白血球與傷口癒合,故不影響換成果凍矽膠義乳的時機。

  至於使用自體組織皮瓣呢? 須注意兩件費時又費工的重點: 1. 皮瓣的血液循環、2. 將脂肪組織雕塑成乳房的形狀。前者須小心的分離出動靜脈,再以顯微手術接合或以循環較不穩定的腹直肌皮瓣帶著小腹的脂肪轉上去(就是所謂TRAM),後者有時要將脂肪皮瓣重疊以增加厚度,再將過凸處削平有如雕塑。再加上肚臍要移位、腹部很大的傷口要安全的閉合、不能有疝氣等,手術的時間常須8-9小時。由於現在各醫院皆缺乏開刀房,因此須重建的乳房切除術常常排在最後一台,如果乳房切除須2小時再加上8-9小時重建,那表示下午5點開始手術,隔天凌晨五點才會結束,如此下來對整外醫師也是一大考驗。故使用此重建方法的數目在美國逐年降低。

  如果使用二階段擴張器及果凍義乳重建,各需要兩小時而已,效果又不比自體組織重建差,在忙碌的開刀房是較可行的方法。由於目前的義乳,都使用果凍矽膠義乳,較柔染與自然、不易破且支撐性較夠,即使破裂據廠商的報告,此矽膠無毒也不會致癌。早期因為擔心滲漏的矽膠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疾病,它曾經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禁止使用9年,現在重新研發的果凍矽膠義乳,經長時間研究證實不會增加罹患免疫系統疾病的風險,故2006年後被核准使用。美國近十年的追蹤調查報告顯示,破裂及莢膜攣縮皆比從前的矽膠水袋好很多,雖然當初通過使用時有但書,每三年作一次MRI核磁共振檢查,但我們的病友並沒有人作過,因未有人被懷疑破裂。我們都是使用光滑面的矽膠義乳,但在歐美發現使用粗糙面的義乳與一種淋巴癌(ALCL)有關係,但在亞洲並沒有發生,我們也不需要擔心。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建議乳房重建後前三年只要每3~6個月給醫師作理學檢查即可,並不需要在重建側的乳房作超音波或X光攝影。三年後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六年後每年檢查一次即可。再強調一次:乳房重建手術後,並不會影響乳癌復發的風險與復發的偵測。有重建的乳癌病人,恢復了美麗與信心,存活率反比沒重建的高。重建後穿衣、生活習慣皆不用改變,從事任何活動如坐飛機、洗溫泉、按摩、游泳、趴著睡皆不受限,只要重建後的胸部不要接受針灸即可。以上內容可參考【民視台灣學堂】樂活醫學堂:重建自信美麗!談乳癌病患的乳房重建2017.10.13-陳瑞杰暨北醫附醫醫療團隊(第20集)。

 

本文出自於北醫百合溫馨聯誼會會刊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