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在104 年乳癌患者的首次療程中,有約 51.8% 的患者接受過放射治療。隨著放射治療技術及軟硬體設備的進步,放射治療所產生的急性副作用及長期副作用也大幅降低。因此,放射治療在乳癌的治療中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早期乳癌或是原位癌的病人,可以選擇乳房腫瘤局部切除,加上手術後放射線治療,以達到乳房保存的目的;而對於腫瘤較大或是腋下淋巴結侵犯數目較多的病人,在接受全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清除之後,根據危險因子的多寡來決定是否需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與存活率。
什麼是放射治療 ? 跟電療一樣嗎 ?
簡單來說,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量的放射線使細胞無法正常功能或複製而死亡,能針對生長分裂速度比正常細胞快的腫瘤細胞來加以摧毀,因為正常細胞的修復能力較佳,經由醫師審慎規劃治療的位置及適當的放射強度與劑量,便可以使腫瘤細胞受到控制,並盡量減少正常細胞受到傷害。有時候在臨床上會聽到說要做「電療」,其實指的就是放射治療,因為主要是使用 X 光 ( 俗稱電光 ),所以有些人會稱之微電療,其實做放射治療是不會有被電到的感覺的。以前說要照鈷六十,是利用鈷六十產生的放射線來做治療,現在已經被淘汰了。目前的放射治療分成體外放射治療跟近接治療兩大類,體外放射治療大多是以直線加速器設備產生的 X 光射線與電子射線為主。此外,近年來亦發展出新的粒子治療設備,包括質子治療、碳粒子(重粒子)治療等等,利用粒子的物理特性,在放射線到達腫瘤組織時會將能量完全釋出來殺死腫瘤細胞,在穿過腫瘤組織之前或之後的正常組織只會釋放些許能量,因而可以降低對於正常組織的傷害。粒子放射治療對於特定病灶或許有其價值,然而對於乳癌術後的治療來說,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來支持其治療角色。
放射治療的技術跟以前一樣嗎 ?
拜電腦科技及影像醫學的進步之賜,過去二十年來放射治療技術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早年使用的鈷六十,產生的能量低,能夠達到的組織深度較淺,因而在淺層組織有較多的劑量,造成較多的皮膚表面副作用。現今使用的直線加速器,產生的能量高,能夠達到深部組織而減少淺層組織的劑量。而且現在因為技術的進步使得放射線的劑量可以更集中在腫瘤區域,更符合不規則腫瘤的形狀,進而降低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以乳癌的放射治療來說,過去的二度空間放射治療技術,通常採用兩個相對、斜切的照野對照。現在則是三度空間順形放 射 治 療(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由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儀器重組的三度空間立體影像,待描繪出腫瘤及週邊正常組織相關解剖位置後,設計以不同的射束方向照射,順著腫瘤形狀給予最大的劑量,來盡量避免正常組織的傷害。另 外,也 有強度調控 放射治療(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技術,透過電腦軟體運算協助,可搭配控制機頭內鉛葉片運作,可使放射線均勻傳送至腫瘤照射部位,且抑低正常組織之不需要劑量,進而降低治療引起的相關副作用。然而,對於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運用在乳癌的治療並未達到共識,主要是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的低劑量區在肺部分佈較廣,可能造成肺部組織的影響,而且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所需要的照射時間較長,更容易受到因呼吸造成治療目標移動的影響,並不建議此技術常規使用在乳癌的治療。
除了以上常用的體外放射治療方式,也有近接放射治療的方式,例如組織插種近接放射治療(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腔內近接放射治療(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是將一種特製的導管在手術時埋在手術部位,於手術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來進行照射的近接放射治療方式。但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乳房的局部照射,和傳統術後的體外全乳放射治療並不相同,這些治療技術都有特定的條件,並非所有人都適合。
既然手術已經將腫瘤都拿乾淨了,為什麼還需要做放射治療 ?
最後乳癌術後的放射治療,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放射治療來降低乳癌局部復發的機會。一般來說乳癌手術後的放射治療可以根據手術的術式分成:病人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需要接受輔助性放射治療,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全乳房照射,來控制可能的微小殘存腫瘤。對於絕大部分第一、二期的乳癌患者來說,乳房保存治療法是一種適當的治療方式,應該是被優先考慮的治療方法。在存活率及局部控制率而言,治療效果與整個乳房切除結果並無任何差異,但病患同時保留了乳房。原則上第一期及第二期之乳癌婦女皆適合乳房保存治療,但是必須是局部腫瘤切除達到乾淨邊緣之後,仍保有令人滿意或大致滿意的乳房外觀。
乳房保留手術後的術後放射治療,可以採用一般的分次治療方式(全乳房照射 45-50.4 格雷,分成 25-28 次治療,每天一次,每週五次)或是低分次治療方式(全乳房照射 40-42.5 格雷,分成 15-16 次治療,每天一次,每週五次),針對局部腫瘤切除部位會再加上 10-16 格雷的局部加強照射,分成 4-8 次給予。因此,一般而言整個療程約需要 4-6 週的時間。
當病人接受全乳房切除以及腋下淋巴結清除手術後,如果有較高機率發生局部復發時,放射治療也是強烈建議的後續治療,藉由放射線來清除胸壁上或周圍淋巴組織中的顯微癌細胞,以增加局部控制率以及病患存活率。所謂較高發生局部復發機率,例如淋巴結侵犯 4 顆以上、腫瘤大於 5公分以上、腫瘤侵犯到胸壁或是皮膚表面、或是手術邊緣仍有癌細胞浸潤等等。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這群病人的局部復發機率高達 30-40%,接受術後放射治療則可以將局部復發機率降至 10% 以下,同時增加病人的存活率。至於腋下淋巴結有 1 至 3 顆侵犯的病人,目前在醫界仍有不同的意見。根據 2014 年發表的整合分析研究報告,認為只要有一顆以上腋下淋巴結侵犯的病人,術後放射治療對於疾病的控制都有幫助。而 2018 美國癌症治療準則,也強烈建議淋巴結有 1 至 3 顆侵犯的病人接受術後放射治療。是否所有淋巴結 1 至 3 顆侵犯的這群病人皆須接受術後放射治療 ? 或是能在這群病人中找出術後放射治療真正有所助益的人,仍有討論研究的空間。
乳房全切除手術後的放射治療,照射範圍包括胸壁與鎖骨上 / 下淋巴結,至於是否包含內乳淋巴結,美國癌症治療準則是建議將內乳淋巴結包含在治療範圍內,然而內乳淋巴結的照射可能增加肺部組織或是心臟的放射線劑量,因此是否照射內乳淋巴結需評估風險高低以及技術上是否可行來決定。一般來說腋下淋巴結清除手術後,除非外科醫師表示腋下淋巴結無法清除乾淨,否則對於腋下淋巴結會盡量避免照射。放射治療的劑量為45-50.4 格雷,分成 25-28 次治療,整個療程約需要 5-6 週。如果手術邊緣不乾淨仍有殘餘腫瘤,則需要在手術疤痕加上局部加強照射,至總劑量約 60 格雷。
放射治療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
要進行放射治療首先要有放射治療計畫。在決定要做放射治療後,醫師會排定一個時間來做模擬定位。模擬定位會請病人仰臥,根據病人的體型與治療部位來製作固定身體姿勢的模具 ( 發泡模具或是真空固定墊 ) [ 圖一 ],讓之後的每次治療都有良好的固定效果,並維持病患姿勢的穩定。模具製作完畢後病人會被帶到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室做電腦斷層 [ 圖二 ],取得放射治療計畫所需的影像,同時會利用雷射線在病人的皮膚上精準的描繪標示記號,並貼上膠帶來保護所描繪的記號 [ 圖三 ]。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可以幫助醫師清楚看見胸壁、乳房、心臟以及肺臟,之後由放射腫瘤專科醫師對每一張影像詳細評估,來界定治療的範圍以及應當保護的器官或組織(例如肺臟、心臟)。當醫師描繪完成治療範圍與重要組織器官後,在電腦治療計畫系統將電腦斷層影像重組成三度空間立體影像,由醫學物理師/劑量師進行放射治療照野及照射角度的規劃與設計。規劃完成後由醫師評估治療目標的劑量是否分佈均勻、是否完整涵蓋要照射的範圍、以及正常組織或器官所接受的劑量是否在許可範圍內。放射治療計畫經醫師認可後會送至放射治療機等候排程,放射師會根據收到治療計畫的時間先後順序來通知病人前來治療。模擬定位完成後到病人接到通知前來治療,這個等待時間的長短視目前治療人數的多寡而定,一般來說平均約需要等待兩週至三週左右。病人接到通知後,請依照與放射師約定的時間前來報到,通常第一天不進行治療,而是先在治療機台上仿照治療實際狀況,進行「照射定位攝影」,以確保所有的治療規劃正確無誤。之後即開始每日治療。每次治療所需的時間依病人個別情況與計劃的複雜度而有所不同,平均約為 10~15 分鐘。原則上治療時並不會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治療時應維持固定的姿勢,切勿自行調整或變動姿勢。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在進行模擬定位電腦斷層攝影時,因為需要考慮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呼吸對於治療目標造成移動的影響,我們一般會做兩組電腦斷層影像,一組是吸氣閉氣時的影像,另一組是吐氣閉氣時的影像 ,藉以評估呼吸對於照射部位的影響,並比較吸氣與吐氣之間治療目標移動的距離,當放射治療計劃進行設計時,會讓治療目標即使因呼吸造成移動也能夠完全被包覆在照射的範圍內。目前也有一些簡單的方法來降低因呼吸造成治療目標移動的影響,例如採用腹式呼吸(吸氣與吐氣用腹部而不是胸部)讓胸部不動 [ 圖四 ];或是使用吸氣閉氣的方式 [ 圖五 ],特別是針對治療左側乳房或胸壁時,建議病人使用胸部深吸氣閉氣(大約閉氣 15 秒左右,然後休息幾秒鐘,再深吸氣閉氣)的方式,一方面是維持胸部位置的穩定,另一方面是增加心臟與照射部位之間的距離,可進一步降低心臟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
放射治療期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 ?
放射治療期間應該注意減少對於皮膚的刺激或是摩擦,以減少對皮膚造成的反應。同時保持正常的作息與均衡的飲食,最好是要維持體重,不要有太明顯的體重增減,避免因為體重變化造成身體體型的改變。另外,模擬定位時在皮膚上畫上的標記與膠帶,不能夠撕掉或洗掉,必須要維持到治療結束,因此洗澡時不要使用肥皂,盡可能採用淋浴或擦澡方式,避開身上的標記記號。萬一治療期間皮膚上的記號不清楚或膠帶脫落時,會由放射師補線或更換,切勿自行描繪。治療期間請穿著棉質、容易穿脫的衣服,保持通風乾燥,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穿著內衣 ( 胸罩 ),尤其不宜穿著有鋼絲或是緊身的內衣 ( 胸罩 ),以減少皮膚磨擦。如果一定要穿著胸罩,請選擇棉質的材質,例如運動型內衣等等。還有,每天放射治療前在照射部位的皮膚不能有任何藥膏,如果有使用蘆薈凝膠或是其他類似保濕的產品,請記得在照射完才使用,來做放射治療前皮膚要沒有任何殘留。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後,自然洗澡,不要刻意搓洗皮膚,以避免破皮。
放射治療有哪些副作用 ?
病患在接受照射的過程中通常不會有感覺,如同照 X 光片一般,雖然如此,放射治療仍然會帶來一些副作用,包括早期(短期)副作用與晚期(長期)副作用。早期副作用一般是在放射治療期間開始出現,最常見的是疲倦與皮膚反應。因乳癌術後
放射治療僅照射同側乳房或胸壁,一般不會有明顯疲倦的現象,若有的話也通常是輕度的。如果是乳房保留手術後的放射治療,因照射的目標為乳腺 / 乳房組織,並非皮膚表面,故正常皮膚之反應通常僅為輕度泛紅或顏色加深。如果是之前接受過化學治療,或是皮膚有皺折的地方如腋下,以及乳頭乳暈處,可能皮膚反應會較明顯。如果是乳房全切除手術後的放射治療,照射的目標為胸壁與局部淋巴區域,照射範圍較大,而且在胸壁上會放置一種組織填充物的軟墊,來增加皮膚表面的劑量,因此,接受乳房全切除手術放射治療的病人,治療期間的副作用不論是疲倦感或是皮膚反應,都比接受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放射治療的病人明顯,嚴重時皮膚會有像曬傷或是燙傷般的反應。此時醫師會評估皮膚狀況來給予藥物治療或是休息。
以時間軸來看,通常在治療的第一到二週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治療的第二到三週會開始在照射部位有些許緊繃的感覺,皮膚顏色開始改變,之後逐漸變紅、變深,有些人會有輕微搔癢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手臂盡量不要緊靠著身體以減少腋下因磨擦而增加的皮膚反應。切記不可以搓揉皮膚或抓癢,可以用輕拍的方式或是冷敷來降低皮膚癢的不適。另外也可以考慮使用蘆薈凝膠,但是要記得放射治療前不能有凝膠殘留在皮膚表面,否則反而會增加皮膚反應。皮膚在放射治療結束後如果沒有皮膚破皮,應開始局部塗抹較油性的保養乳液,例如凡士林、嬰兒油、綿羊油等等,一至二週後可使乾性之表皮脫落,逐漸恢復原來之外觀,數個月後顏色可回復大致之舊觀。
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包括乳房組織的彈性與柔軟度降低,乳房的大小可能稍微縮小,照射部位的皮膚較乾燥或是比較不流汗,胸壁肌肉變的比較緊繃等等。其他少見的長期副作用有(1)手臂淋巴水腫,通常與腋下淋巴清除手術有關,若加上腋下淋巴照射,發生手臂淋巴水腫的機會會增加。目前臨床上放射治療照射範圍已經很少包括腋下淋巴區域,除非是腋下淋巴結無法清除乾淨才需照射。所以當病人接受腋下淋巴區廓清術,且放射治療在淋巴區範圍僅限於鎖骨上�下淋巴區時,手臂淋巴水腫的機率約 3%;(2)放射性肺炎,發生的機會與肺部被照射到的體積大小有關,目前因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放射性肺炎發生的機率 < 5%;(3)心血管疾病,過去在早期二度空間放射治療的年代,研究發現放射治療會增加乳癌病人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主要發生在接受左側乳房照射或內乳淋巴腺照射的患者,目前使用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技術已大幅降低發生率。
放射治療需要四至六週,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縮短治療療程?
由於放射治療需要四至六週的時間,有些病人因工作因素或是交通因素,沒有辦法長時間每日往返醫院做放射治療。加速性局部乳房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PBI)是近幾年被大量探討的治療方式。有些研究指出大部分乳癌病人在接受保留手術、或保留手術加上後續放射治療後,90% 以上殘存顯微腫瘤細胞都位於原發腫瘤邊緣 4 公分的範圍內,代表原發腫瘤區域是乳癌保留手術後復發風險最有可能的區域。因此有研究學者認為可以選取一些局部復發機率較低的病人,給予小範圍的局部乳房照射而非全乳房照射,並不會影響腫瘤局部控制率。加速性局部乳房照射主要針對原來腫瘤開刀附近部分乳房照射,採用一天兩次照射,每次給予 3.5-3.85 格雷的高劑量,共十次治療,在一週內治療完畢。目前可以使用的放射治療技術有:(1)體外放射治療,使用三度空間順形治療技術或是強度調控治療技術;(2)組織插種近接治療技術,使用特殊的導管,在手術時將導管埋入要照射的區域,手術後將放射性同位素經由導管導入進行照射,待療程完成後再將埋入的導管移除;(3)腔內近接放射治療,使用特殊的導管,例如 Mammosite,在導管的尾端有可以注入水脹大的水球,在手術時將導管埋入手術後的空腔,注入水後使導管尾端的水球脹大填滿手術空腔,手術後將射源經由導管導入進行照射,待療程完成後再將埋入的導管移除。加速性局部乳房照射的好處是治療時間縮短,也因治療範圍變小可以降低一般正常組織的照射。但是缺點也可能因治療範圍變小,造成局部復發的風險可能會增加,而且可能增加感染機會。加速性局部乳房照射是否能夠達到跟傳統的全乳房放射治療一樣的治療效果,目前仍在進行的一項隨機分配臨床試驗,將可以進一步提供更明確的答案。
結論
放射治療在乳癌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角色,可以增加疾病的局部控制率以及提升病患的存活率,是乳癌的整合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提升,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明顯減少,也使得治療的成績愈來愈好。至於放射治療的治療次數,照射範圍,是否需要接受放射治療,以及是否需要腫瘤切除部位加強照射,主要還是根據每一位患者的手術方式與病理結果來判斷。建議與放射腫瘤科醫師討論。
本文出自於台灣同心緣乳癌關懷協會2018年刊
|